你有没有发现,最近中东的导弹像是有了排班表?一会儿这边飞过去十几枚,一会儿那边又礼貌性地还回几颗。关键是,看起来火光四起,其实谁都没真打疼谁。我问你,这到底是打仗,还是给谁演的戏?
我查了下时间线,从2024年4月伊朗报复性空袭以色列,到之后的克制反击,然后以色列又不痛不痒地回了一手。这套节奏下来,美国的态度从强烈谴责到呼吁冷静,脸色变了三次,股市跌了五轮,最后连美联储主席都出来说了句地缘风险值得警惕,才算是把情绪稳住。
但我越看越不对劲。
先从以色列说起。2024年4月14日凌晨,伊朗首次以国家名义发动对以色列的空袭,用了大约300枚无人机和导弹,结果呢?以色列说自己拦截了99%。听着像胜利,其实更像台词。你想啊,真打算动真格的,会给你拦99%?这就像是有人敲你家门300次,每次都提前告诉你时间地点。
我纳闷的地方还不止这。
伊朗和以色列,一个是什叶派的自尊心担当,一个是犹太国家的孤岛刺猬,按理说哪有这么默契。可结果就是,两边你来我往,但从没真下狠手。连拜登都在之后的记者会上讲得特别平衡:以色列自卫权我们坚定支持,但希望避免局势升级。意思就是,别玩脱了。
这场看似激烈的三国杀,中心不是中东,是特朗普。
2024年年初以来,他频频发声支持以色列,讽刺拜登软弱无力,并扬言如果他当选,一定让中东重新安静。你要是随便听听会觉得又是他老一套的嘴炮,但你再看动作,就发现他这回不只是想抢话筒,他是想抢导演椅。
4月伊朗空袭当天,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推送了一条只有我能阻止这场混乱的募款短信,第二天直接筹到3200万美元,刷新了他半年以来的单日记录。(数据来源:Politico)
我看到这条数据那一瞬间卡了三秒。
以色列打得再激烈,华尔街跌成什么样,最后都能流向特朗普的竞选账户。这事本身比导弹更有冲击力。
再看伊朗。
你以为它是在复仇?可这波导火索是4月1日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使馆,炸死一位将军。本来按伊朗以前的风格,早就放狠话。但这次,伊朗外交部发布会前几天话都没放死,只说会作出回应,然后还通知了联合国、阿联酋、卡塔尔等多国使馆注意安全。
这不像是打仗,像是通知观众演出开始。
关键来了,美国事先得到了情报,还转告了以色列。这已经是《纽约时报》、CNN、以色列《国土报》多方确认过的公开资料。
那你说,这是不是一场三边都心照不宣的合拍电影?
更夸张的是,伊朗打完那一波后,立刻就放话任务完成。过了一天以色列开会决定克制回击,然后大张旗鼓发动了一次雷达攻击,打了伊朗一个防空基地——无人员伤亡。伊朗随后说我们保留反击权利,但什么也没做。
整个节奏就像对词:你说这句我接那句,谁都不抢戏,谁也不出界。
我前几天特意去翻了下以色列国内的新闻评论,耶路撒冷邮报一位评论员直接写:民众更关心经济下滑,尤其是特拉维夫房价四个月内下跌超过8%,这比导弹更能让人焦虑。(数据来源:Jerusalem Post 2024年5月15日报道)
所以你再看这场冲突,本质可能不是谁跟谁不共戴天,而是谁跟谁在配合打一场高分剧集。
而导演,依旧是那个在佛州海边喊着我能拯救美国的人。
特朗普需要什么?需要危机,需要拜登在镜头前显得被动、迟钝、拿不出手段。而以色列和伊朗,只要能把戏演够,把美国拉进舞台中间,谁当总统对他们反而更好谈条件。
你再想想这几年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是谁?印度。第二是谁?沙特。第三?以色列刚好紧跟其后。(数据来源: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)
越乱,军火越贵,话语权越重。
你说这是不是共赢?
我倒是更想知道,等特朗普真的重新进白宫,那三个人还会不会继续演?还是那时候剧情换了,变成了一出真打。
毕竟,看着导弹飞来飞去,全球金融市场像溜冰一样跌得没边,最终受伤的从来不是演戏的人。
是那些连谁是导演都搞不清的普通观众。#热问计划#
弘益配资-配资平台排行-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-配资公司官网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